English

把企业培育成西部大开发的主体

2000-06-16 来源:光明日报 张岂源 谢 俊 我有话说

在计划经济时代开发西部地区,完全依靠国家投资,由国家采取指令计划的方式安排一批大的建设项目或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工厂,抽调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由于政企不分,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也是具体实施的承担者,成为西部开发的唯一主体。

西部大开发不是“西部大扶贫”,也不是建“经济特区”、“开发区”,更不是“大开荒”、“大开矿”。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加快西部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快西部的现代化进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然要求实行以政府为主体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根本转变。这个转变的实质就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把企业培育成西部大开发的主体,是不是说政府就不重要了呢?不是的。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这些都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方向和兴衰成败。这方面的作用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取代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企业必须以盈利为目的,必须互利互惠、公平竞争、按价值规律办事、实行等价交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主体和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不再完全由政府调配,而主要由市场规律来决定。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再不能把企业看作自己的附属物,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去直接指挥企业“西进”,也不可能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企业上这个项目、那个项目或在这里投资、那里投资。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资金、人才、技术不断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就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能否成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能否加快西部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步伐。所以,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是通过政策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各种手段,吸引和调动全国的力量乃至国外的力量来开发西部、发展西部。政府必须自觉地认识到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加快西部改革开放步伐,大力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大大增强西部对于国内外企业的吸引力。没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西部大开发必然不能深入持久,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必然会落空。

把企业逐步培育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发挥其主力军作用,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加快西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使之成为基本的骨干力量。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上要适当向西部国有企业倾斜,如“债转股”、兼并破产、技改贴息、股票上市、技术创新等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政策措施要向西部国有企业倾斜。二是采取一些政策措施鼓励、吸引东部企业向西进军。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在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西部以外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必然大举西进,与西部企业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构成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三是西部地区要高度发展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使他们在西部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促进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大提高,培育一大批民营企业集团。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都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发展西部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措施,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筹资融资和社会负担等方面,给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平等待遇。四是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引进外资,吸引“三资”企业特别是一大批跨国公司来西部投资开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